糖尿病倦怠

陈应伟发布

好资讯,齐分享!
糖尿病倦怠

糖尿病倦怠 (Diabetes Burnout 是糖尿病病患在长期管理疾病过程中, 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 表现为对糖尿病管理的疲惫、 抗拒、 无助感甚至漠视。 这种状态可能影响病患的血糖控制, 增加并发症风险。 本篇文章将会和你探讨关于糖尿病倦怠的这个议题, 希望能让你更加了解这问题。


糖尿病倦怠的主要表现

  1. 情绪耗竭
    • 对测血糖、 打胰岛素、 计算碳水等日常管理感到厌倦。
    • 因血糖波动产生挫败感, 甚至自我否定 (如”我永远做不好”)。
  2. 行为退缩
    • 减少或停止监测血糖、 漏服药物、 忽视饮食运动计划。
    • 刻意回避与糖尿病相关的话题或医疗资讯。
  3. 无助感
    • 认为”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陷入恶性循环。

糖尿病倦怠的常见原因

  • 长期压力: 疾病管理的琐碎和不可间断性。
  • 完美主义倾向: 因血糖未达理想值而自责。
  • 社会支持不足: 家人或朋友的不理解 (如”少吃点糖就行”的简单化建议)。
  • 并发症焦虑: 过度担忧未来导致心理负荷过重。

糖尿病病患要如何减少压力呢? 【阅读相关文章


糖尿病倦怠的应对策略

1. 心理调整

  • 接纳不完美: 血糖波动是正常的, 不必苛求100%达标。
  • 设定小目标: 如”本周每天监测一次血糖”, 完成后再逐步增加。
  • 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或加入糖尿病支持团体(线上/线下)。

2. 简化管理流程

  • 使用动态血糖仪(CGM)或智能药盒减少操作负担。
  • 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如改用长效胰岛素或复方制剂)。

3. 社会支持

  • 与家人坦诚沟通需求(如”我需要鼓励而非批评”)。
  • 寻找病友社群, 分享经验(如”甜蜜互助”等平台)。

4. 健康生活方式

  • 适度运动: 如散步、瑜伽, 既能控糖又可缓解压力。
  • 饮食灵活调整: 偶尔享受喜爱的食物, 通过调整剂量或运动平衡血糖。

5. 医患沟通

  • 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困境, 而非隐瞒管理疏漏。
  • 讨论个性化方案 (如宽松控糖目标)。

糖尿病倦怠何时需要就医?

  • 长期忽视管理导致血糖持续过高或频繁低血糖。
  • 出现抑郁症状 (如失眠、兴趣丧失、持续消极)。

糖尿病倦怠

糖尿病倦怠是许多患者都会经历的阶段, 并非个人失败。 通过调整心态、 合理利用工具和支持系统, 可以逐步恢复管理信心。 健康管理是一场马拉松, 允许自己”喘口气”。

希望这些建议能为你或你关心的糖尿病病患提供帮助。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资源推荐,可以进一步沟通。

你是不是有疑问,不知道应该问谁呢?

患有糖尿病,是不是让你很沮丧,没人能倾诉?

血糖一直无法达标,让你感觉很气馁?

加入糖尿病联盟吧!【点击加入】

在【糖尿病联盟】 大家一起努力,管理好糖尿病,享受健康生活!


AI 小故事

《第十二个生日》

血糖仪发出尖锐的”滴滴”声, 林夏盯着屏幕上刺眼的”12.8″, 手指无意识地在采血针留下的密集针眼上摩挲。 厨房里, 母亲正在准备长寿面, 葱花在热油里爆香的滋滋声飘进房间。

“夏夏, 测好了吗? 今天可是你生日, 妈给你多卧了个荷包蛋!”

林夏迅速按下关机键, 把血糖仪塞进床头柜抽屉。 “测好了,挺好的。” 她对着门外喊, 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干涩。

这是她确诊1型糖尿病的第七年, 也是第十二个需要计算碳水化合物、 注射胰岛素、 监测血糖的生日。 床头贴着的血糖记录表上, 过去两周的数据越来越稀疏, 最后三天完全空白。 林夏摸着手腕上已经摘下的医疗警示手环, 金属扣在掌心留下一个月牙形的压痕。

“就今天。”她对自己说,”就今天不当糖尿病人。”

咖啡馆的玻璃门映出她苍白的脸色。林夏径直走向角落的老位置,却在中途改变了主意。 她停在柜台前,目光掠过无糖拿铁,落在季节限定的焦糖玛奇朵海报上。

“大杯焦玛,全糖,谢谢。”

“您确定要全糖吗?”新来的咖啡师抬起头,他胸牌上写着”程阳”。”我记得您通常…”

“今天是我生日。 “林夏打断他,声音里带着她自己都没察觉的挑衅,”我想喝什么就喝什么。”

程阳的眉毛微微挑起,但什么也没说。 当他把咖啡递过来时,杯垫下压着一张对折的纸条。林夏回到座位才打开它:

“生日快乐。糖分炸弹确实美味,但记得带胰岛素笔了吗?——同样经历过’去他妈的控制’阶段的病友”

纸条背面画着个简笔笑脸,旁边是个胰岛素注射器的涂鸦。 林夏猛地抬头,正对上程阳的视线。他卷起左臂的袖子,露出皮肤上贴着的最新款动态血糖监测仪。

下班高峰的咖啡馆渐渐空下来时,程阳端着两杯无糖柠檬水坐在了林夏对面。

“最严重的时候,我连续三个月没测过一次血糖。”他转动着手腕上的监测仪,”直到酮症酸中毒把我送进急诊室。”

窗外的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墙上,林夏看着自己扭曲的影子,突然发现它在颤抖。 七年来的第一次,她对着一个陌生人哭了出来。

“我受够了每天扎手指四次,受够了同事问我’这个你能吃吗’,受够了半夜低血糖惊醒…”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才二十七岁,为什么连生日蛋糕都要算碳水化合物?”

程阳没有给她递纸巾,也没有说”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的废话。他只是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到某页推给她看。上面是歪歪扭扭的血糖记录,有些日期被红笔粗暴地划掉,旁边写着”累了””不想管了”。

“从明天开始,每天只测两次血糖。”程阳说,”就早晚各一次,坚持一周。如果做到了,下周我来教你用动态血糖仪的小技巧。”

离开时,林夏在咖啡馆的洗手间里重新戴上了医疗手环。镜子里的女人眼睛还红肿着,但嘴角不再紧绷。她摸出包里的胰岛素笔,对着空气做了个注射的动作。

血糖仪再次亮起时,数字依然是”12.8″,但这次她没有关机。她按下保存键,在日期栏里认真地写下”生日”两个字,然后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至正在经历糖尿病倦怠或已熬过的你


陈应伟

我是陈应伟。我是一名家庭医学专科医生。 我会为你提供正确和有用的糖尿病资讯。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