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 而 糖尿病并发症 却是真正威胁糖尿病病患健康的元凶。 长期高血糖会像“糖水”一样侵蚀血管和神经, 静悄悄地伤害全身的器官。 据统计, 约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并发症。 在这篇文章里, 我们将会详细讨论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 早期信号以及科学的预防方法, 帮助你维持健康的生活。
一、糖尿病并发症: 不只是“血糖高”那么简单
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前者可能突然发作、危及生命, 后者则像“慢刀子割肉”, 逐渐损害身体机能。
1. 急性并发症: 需立即就医!
(1)低血糖(血糖<3.9mmol/L)
- 常见原因: 胰岛素或降糖药过量、 吃饭过少、 剧烈运动后。
- 症状: 心慌、手抖、冷汗、头晕, 严重时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急救: 立即吃15克糖(如葡萄糖片、蜂蜜), 15分钟后未缓解需送医。
想知道更详细的低血糖急救方法? 【阅读相关文章】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 DKA)
- 高发人群: 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在感染、应激时诱发。
- 原理: 因胰岛素不足, 身体分解脂肪供能, 产生大量酮体导致血液酸化。
- 症状: 呼吸有烂苹果味、恶心呕吐、腹痛、意识模糊。
- 危险: 死亡率约5%, 需紧急补液和胰岛素治疗。
(3)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 HHS)
- 特点:血糖常>33.3mmol/L, 血液极度浓缩, 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 症状:严重脱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嗜睡甚至昏迷。
- 危险: 死亡率高达15%, 需住院抢救。
2. 慢性并发症:沉默的“器官杀手”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全身血管和神经, 以下按受累器官分类:
(1)心脑血管疾病——头号死因
- 风险: 糖尿病病患心梗、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
- 原因: 高血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变窄、血流受阻。
- 预警信号: 胸闷、气短、行走时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
(2)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隐患
- 发展阶段:
- 早期: 微量白蛋白尿(尿液检查发现)。
- 晚期: 大量蛋白尿、水肿、肾衰竭(需透析或移植)。
- 关键预防: 每年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creatinine 血肌酐、eGFR)。
(3)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元凶
- 数据: 患病10年后约50%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
- 症状: 早期无症状, 后期视物模糊、黑影飘动甚至失明。
- 建议: 每年做一次眼底照相或OCT检查。
(4)神经病变——隐匿的疼痛
- 周围神经病变: 手脚麻木、刺痛(像“戴手套袜套”), 夜间加重。
- 自主神经病变:
- 胃肠: 饭后腹胀、便秘或腹泻交替。
- 心脏: 静息心率快, 直立性低血压(突然站起时头晕)。
- 膀胱: 排尿无力、尿潴留。
(5)糖尿病足——截肢的悲剧
- 发展过程: 神经病变+血管病变 → 足部感觉减退 → 小伤口不愈合 → 感染溃烂 → 坏疽。
- 数据: 全球每20秒就有1例糖尿病足截肢。
- 自救要点: 每天检查双脚, 避免赤脚行走, 穿减压鞋。
如果足部已经出现坏疽了, 可以不截肢吗? 【阅读相关文章】
(6)其他并发症
- 感染风险高: 如反复尿路感染、肺炎、足癣难愈。
- 牙周病: 牙龈出血、牙齿松动。
- 骨质疏松: 高血糖抑制成骨细胞, 骨折风险增加。

二、并发症的预防:抓住5个黄金防线
1. 血糖管理:稳字当头
- 目标值(仅供参考,需个体化):
- 空腹血糖: 4.4~7.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 <1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
- 技巧:
- 用动态血糖仪发现“隐形高血糖”或“无症状低血糖”。
- 避免“报复性节食后暴饮暴食”的血糖过山车。
2. 血压和血脂:血管的保护伞
- 目标: 血压<130/80mmHg, LDL-C<2.6mmol/L(合并冠心病<1.8)。
- 方法: 低盐饮食、遵医嘱服用降压/降脂药(如他汀类 statin)。
3.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4. 生活方式:最廉价的“疫苗”
- 饮食:
- 推荐“地中海饮食”: 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鱼、豆类)、橄榄油。
- 避免: 含糖饮料、精制碳水(白粥、糕点)、油炸食品。
- 运动:
- 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快走、游泳) + 2次抗阻训练(深蹲、弹力带)。
- 注意: 避免空腹运动,防低血糖。
- 戒烟限酒: 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
5. 足部护理:细节决定成败
- 每日检查: 用镜子看脚底是否有伤口、水泡。
- 鞋袜选择: 透气棉袜, 鞋子前掌宽大避免挤压。
- 禁忌: 不要自行修剪鸡眼或老茧, 勿用热水袋暖脚。
三、心理支持:别让情绪加重病情
长期控糖压力可能引发焦虑、抑郁, 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通过激素分泌升高血糖。 建议:
- 加入糖尿病友互助小组。
- 与医生保持沟通, 勿自行停药。
- 尝试正念冥想缓解压力。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通常需要5~10年, 但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其进程。 记住:今天的血糖控制,是为了10年后的健康生活。 从下一顿饭开始, 从今晚的散步开始, 行动起来吧!
糖尿病是万病之王 一点也没错, 你又对糖尿病这个疾病有多了解呢? 【阅读相关文章】

你害怕洗肾吗? 加入肾病变专题, 让我来帮助你避免洗肾吧!
点击链接。 (加入肾病变专题)
0 条评论